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晴 《处罚,也得换招》
“净”,是我们班训的第一个字。在“净”的路上,我们几经反复,时有改进,时有反弹。
我们可以为教室的“不净”找到很多理由:诸如60名学生,人数多,一人丢一点,就不得了啦!每天从早到晚,学生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过长,岂有不丢之理?现在搞了一个什么“学生奶”工程,每天60余杯奶往教室里搬,到了周五是三倍,这么多的奶杯就是一个很大的垃圾源,还有泼漏现象呢?为了维护学校的门前三包,要求家长把饭送到教室,这又让教室卫生雪上加霜。
这样的一些不利因素,硬逼着我们每天拼命的打扫,不停的强调。由一天一扫到一天两扫,再到一天三扫,演绎成一天四扫。这么劳累着,依然无济于事,归根到底,还是学生个人素质有问题。光靠讲道理,是没法解决问题的,也没法让学生长记性。我们不能体罚学生,但我们必须处罚学生,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呀!
以前是抓到违规的,罚扫。弄得“劳动”好像是不光荣的事似的,负面效应很明显。后来改为罚做运动,好了一阵子,又抬头了,不就是做几个运动吗?有些人依然故我!今天,我想出了一个新招:每晚放晚学生评出最差小区与个人,写在黑板上,第二天,面审后,让本人站在垃圾桶里照相,如果一周内再次出现垃圾问题,则将相片传到班博或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门上。这一招考虑到了学生门的内心因素,十几岁的孩子,还是很顾面子的,这样一做,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,自然在毒招之下,会积极地去克服改正。
这一换招呀,的确显灵了不少,明显强多了。也还有些“零星部队”出现问题。我接下来,还得用猛药,兑现几个,让大家看到我处罚的决心!
当然,我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们出丑。而是想借此,让他们努力克服自身的毛病,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。一段时间后,我会改评最差小区与个人为最佳小区与个人,依然照相张贴,那时的效果恐怕就不一样了吧!
我认为,在班级建设中我们不能一成不变,哪怕是小小的处罚,也要换换招式!
评论